如果說智慧城市要構筑一個包含民生、環保、公共安全、城市服務、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全新智慧生活系統,那么智慧停車就是步入智慧城市的必經環節。“調查顯示,一輛汽車95%的時間處于停放狀態,因此,停車資源的時空錯位共享必然只是一種輔助手段?!北本┦幸巹澪鞘幸巹澰航煌ㄒ巹澦魅喂こ處煆垥詵|表示。
對于很多城市有車一族來說,除了擁堵讓人糟心以外,停車難題同樣是縈繞在心頭的一片“烏云”。隨著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發展,“智慧城市”建設正掀起陣陣高潮,在此有利形勢下,“智能停車”也開始逐漸落地。
近年來,我國經濟、社會發展穩步提升,民眾整體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再加上特殊國情的影響,使得人們購車傾向愈發強烈,機動車保有量上升明顯。而機動車越來越多固然方便了個人出行,但是也帶來了停車難這一問題。
目前,在我國各大城市,停車難已經成為了愈演愈烈的一大頑疾。小區里車頭貼車尾、占用通行道路不說,要想在路邊找到停車位更是艱難。業內人士認為,為了解決城市停車難的問題,或許應該從“智慧城市”整體建設入手,逐步推進“智能停車”落地。
“智慧城市”建設加速
當前,全球城市發展已經進入到城市化與智能化、數字化相互融合的必然階段。為了解決人口劇增、交通擁堵、環境污染等重點問題,亟需綜合運用物聯網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前沿科技,推進城市個業務領域加速變革。在此形勢下,全球掀起了“智慧城市”建設熱潮。
早在2013年,我國就公布了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。2014年,發改委、工信部、科技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《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意見提出,到2020年,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。
在智慧城市建設熱潮的推動下,我國眾多科技企業都投身于智慧城市發展的各個領域,并與各城市簽訂合作協議,共同完成智慧化遠景目標。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體系中,智能交通是非常關鍵的一環,而智能交通的發展,自然離不開完善的智能停車網絡。因為只有補上停車難這一主要短板,才能完全釋放智能交通的巨大潛力。
“智能停車”有待落地
伴隨智慧城市的快速發展,智能停車的落地也被提上日程。事實上,除了擁堵、交通事故、汽車尾氣等城市交通問題,停車難已成為社會、交通管理部門,以及道路、停車場運營商最急迫解決的問題。
要想實現智能停車,首先就要實現停車資源的互聯互通,打造智能化停車網絡。通過融合信息技術、通信技術、數據技術,對于人、車、路、停、費、服等一系列停車要素和資源進行整合,使之網絡互通化、信息共享化、業務融合化、產業智能化。
其次,打造智能停車基礎設施也是一個重要板塊。目前,我國多地已經陸續開始建設智能停車庫,通過應用AGV停車機器人以及智能管理系統,實現停車空間的擴大與停車效率的提升,不失為打造智能停車體系的重要一環。
“共享停車”已在路上
智能停車還在路上,“共享停車”已初步試水。據悉,基于智能停車的設想,北京已經拉開“共享停車”的改造大幕。改造后,通過規范車輛出入識別、內外單位的階梯式收費、高低頻次車輛分區管理、錯時分享等措施,便可以“新增”30%左右的車位,從而提升停車資源的利用效率,初步推動智能停車應用示范。
實際上,今年我國在共享經濟的發展上頗為積極。雖然“共享停車”只是智能停車的初級模式,但無疑是一次積極的嘗試。隨著“共享停車”模式的成熟與推廣,我國城市的停車難題將有望得到一定緩解。
未來,智慧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,人工智能、物聯網等技術的持續突破與普及,也將推動智能停車的快速落地,實現整體化推進。屆時,完善的智能停車產業生態將成為解決城市停車難的絕佳“良方”,至于能否根治,我們且行且關注。